首 页
新闻动态
NEWS
邵逸夫:一生捐款过百亿,有人却还说他小气?
发布时间:2020-11-11 09:52:11 浏览次数:76753 次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你一定会知道邵逸夫。有人评价他是“世界上拍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也是世界上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他创建的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他主持开设的“港星摇篮”训练班,捧红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一系列顶尖巨星,乃至杜琪峰、李瀚祥等大导演。

 

他不仅是香港影坛巨头,更是时代的创造者,先后出品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1966年邵氏胡金铨的《大醉侠》,开创了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热潮。他钦点的歌坛“四大天王”,光环至今不衰。《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红遍了华语电视圈。



 


亲人离世,点醒梦中人

 

作为香港电影大王,娱乐业大亨,邵逸夫早年的“吝啬”被不少人所诟病。因不批准买两毛钱一个的生煎馒头,导致人员罢工,损失了近10000元,后因坚持实行月薪制,清视李小龙,错过了与之合作的机会,连当红影星郑佩佩,都是挤公交来回在家和片场间奔波。

 

而致使邵逸夫踏入慈善行业的,是三哥邵山客的去世。睹物关情,感慨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发觉人生匆匆,该活更有价值。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1973年,邵逸夫成立了私人慈善基金项目,与教育主管部委合作,由其提供项目审核和资金分配。1985年,邵逸夫以邵氏基金的名义捐出1.06亿港元。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后捐款一亿港币,年过百岁时,还设立了科学奖,表彰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被称为“东方的诺贝尔奖”。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邵逸夫曾这样说道。

 

多年来,邵逸夫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务等方面的贡献超过100多亿港元,尤其重视对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捐建项目超过6000个,全国多家高校均有以他命名的“逸夫楼”。

 

与其他商人捐款大张旗鼓不同,邵逸夫的慈善事业一直非常低调。南方日报报道:他对此绝口不提,“奇怪的是,在香港,政府也不提。”

 

邵逸夫的一生,可谓是个传奇。他正如《孟子》里记载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留给后人的,不止是香港影视数十年的黄金时代,更是一座座“逸夫楼”上的赤子之心。

版权所有:广东省记福慈善基金会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368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