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热门事件必有反转,已经成为了铁一般的定律。
有些反转,是测智商的,动动脑子就能想出来。
比如很多年以前也有个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说是女大学生嫁了个大她十几岁的乞丐,被对方乞讨时的眼神打动萌发了爱情,想想都知道不可能,果然过了没几天,辟谣了。
还有些反转,是考验人性的,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比如被自家狗咬伤却谎称是见义勇为勇救小女孩的李娟,再比如最近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同一天生日”募捐。
同一天生日的你真假难辨
”同一天生日“由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分贝筹”共同发起。其中,爱佑未来基金会是深圳的一家公募基金会,而“分贝筹”则是北京零分贝科技有限公司与爱佑未来基金会合作推出的微信公号。
输入自己的生日,系统就能自动为你匹配一名与你同一天生日的贫困生,而且你只需要捐助一元钱。仅仅一天,通过这种病毒传播的方式,这个活动就筹到了255万元。
然而刷屏多了,有网友开始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至少有六个孩子以不同名字出现在不同的生日界面。
活动发起方“分贝筹”称,该活动原计划在圣诞节推出,工作人员为测试效果便转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在22日晚上迅速发酵。因内容还在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信息错误以及界面不稳定的情况。
违反慈善法,捐款者可申请退款
深圳市民政局党委委员、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凌冲表示
12月28日,爱佑未来基金会发布最新回应。对筹款项目存有疑虑的捐赠人,该基金会将安排专门的工作组为其退款。“未退回的剩余善款,承诺在民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监督下,全程透明公开,执行好救助项目。“
别被金钱蒙住了诚信的双眼
一年前捐助罗尔的人,相信罗尔表述的一切困难都是真实的,如果他们及时伸出援手,将有可能挽救一个女孩的生命。捐助“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的人,相信发起方已经设计好了救助方案,他们的每份捐款,都将变成屏幕另一端儿童美好的明天。
然而,罗尔的表述与现实并不匹配,“同一天出生的你”的发起人只是测试,对项目并没有做出全面的安排。他们后来的变化,更多是被金额蒙住了双眼。
如果罗尔面对的只是几万元的捐赠,如同之前他遇到过的那样,他会主动拿出来捐赠给其他人。如果“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筹款效果非常惨淡,主办方会非常自然的撤回项目,回炉锻造。
社会足够善良,怎么能如此辜负
小时候,我们在街边看到要饭的小孩、残疾的老人,路过时都会投几元钱给他们,因为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后来呢?新闻曝光,很多乞讨者都是假的。他们假冒学生,编造家人病重需筹款的故事。甚至有专门的团队,将一些身有残疾的人放出去乞讨。
这些人被称为“职业乞丐”。混在真正的乞丐中,骗取着大众的同情心。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街上看到乞讨者,再也不敢给予他们帮助了,因为他们分不清孰真孰假。
在每一句“又被套路了”的吐槽背后,实则饱含的是无奈,是麻木,当慈善变成“诈骗”的代名词,当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被伪慈善生生逼成了福尔摩斯,这才是我们最怕看到的。
即便是一块钱的善意,也不应该随意被消费。